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審計局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中堅持“開門辦審計”理念,結合區(qū)域實際圍繞土地和水資源保護利用,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方法,聘用自然資源資產行業(yè)專家,首次運用遙感影像技術,審計工作明顯取得新成效。
一、強化部門數據整合分析,夯實審計工作基礎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發(fā)展對于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利用要求和區(qū)域特點,將一個地區(qū)范圍內的土地和水資源保護利用確定為審計內容。依據審計內容,依法從規(guī)劃國土、住房保障等部門及屬地政府采集了審計期間各個時期、關鍵節(jié)點的基礎數據。組建審計項目數據分析團隊,研究篩選有效數據,將分散數據整合為統(tǒng)一的審計基礎數據庫,方便工作的同時為以后常態(tài)審計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二、組建專業(yè)顧問團隊,研究編制評價指標體系
針對土地資源管理核心目標和特點,通過聘請行業(yè)專業(yè)機構和爭取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專家領導支持,組建了由審計干部、行業(yè)專家構成的工作團隊,并邀請國土部門參與提供指導意見,共同研究編制了土地資源專項評價指標體系。該項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文獻分析、案例比較、專家咨詢、數據試測等方式經過初步建立、反復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優(yōu)化過程,最終從政策制度落實及執(zhí)行情況、規(guī)劃編制及目標責任制完成情況、土地節(jié)約集約利用情況、土地資源保護及治理情況四大方面建立26個二級分析指標。指標體系充分考慮了國家土地管理的重點內容和政策要求,咨詢了有關專家及基層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及可操作性,為類似區(qū)域審計工作的開展確定了工作方向和評價依據。
三、借助科研院所力量,運用高分遙感影像技術
為提升審計工作實效,通州區(qū)審計局與中科院遙感所建立合作關系,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多源、多時相、高分辨率衛(wèi)星遙感影像(分辨率達到0.8米)為基礎,結合從國土等部門獲取的資料核實國土資源資產實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與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可比性、一致性。一方面通過首末兩期遙感影像對比,找出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自然資源的變化情況,并收集相關資料,分析自然資源變化的原因。另一方面,將所有帶有地理屬性的信息都落到遙感影像上,并將材料上反映的情況與遙感影像任期初期及任期末期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查驗材料的真實性,對遙感影像不能明確判別的情況,做好記錄,在實地調查階段,開展現場查看、群眾訪談及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進行核實。具體內容包括:將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庫(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部分)與遙感影像進行疊加對比,篩選出差別較大的疑問圖斑進行現場核實,查看是否存在破壞、占用、荒蕪基本農田,是否存在將不符合基本農田條件的土地劃入基本農田保護范圍的問題。利用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庫(建設用地部分),從權屬屬性數據中篩選出國有建設用地,與遙感影像進行疊加對比,查看是否存在閑置土地臺賬外的閑置土地,并進行現場核實。高分遙感數據的引入,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準確性,更是為以后的審計工作開展創(chuàng)建了新的模式與新的技術方法。(商靜雅 張娜)
圖為審計組與專家團隊進行自然資源資產疑點現場核實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