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平利縣水田河村,但凡說起第一書記李華,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總會豎起大拇指,說:“李書記辦實事,真是好書記!”
李華從2015年9月開始擔任平利縣水田河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整整三年,她一直以村為家,風雨無阻,堅持扎根村組,深入農戶訪貧問苦,認真貫徹落實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把政策送到水田河村的溝溝岔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用自己獨有的工作方式為水田河村鋪就發(fā)展之路。
走訪調查定規(guī)劃
上任伊始,經過全村走訪調查,李華深感當地貧困形勢嚴峻,首先基礎設施條件就非常差,全村只有3個組有自來水,其他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從水溝接水管,遇到天干就沒水用了;村委會只有孤零零一棟樓房,門前沒有硬化,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一河二岸沒有橋,晴天趟河,下雨就出不了門……面對這樣的村貌村情,李華開始犯難:“生活中,水、電、路是頭等大事,要想富,先修路,這些道理人人都懂,可是龐大的資金從哪兒來?基本問題解決不了,怎么脫貧?”李華有些打退堂鼓,局領導卻鼓勵她甩開思想包袱放手去干。再次返回村委會后,李華靜下心來,和村兩委干部一起認真調查、細細研究、反復討論,最終制定了一份村級發(fā)展規(guī)劃。
三年來,李華四處奔走,在單位支持協(xié)調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建設資金逐步到位,經過持續(xù)建設,水田河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級主干道已完成整修硬化,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村里先后啟動安全飲水項目建設,全村共規(guī)劃設計四處安全飲水工程項目,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完成;新建便民橋1座,維修村級便道2公里,完成800米產業(yè)園區(qū)路的土建,完成全村綠化亮化工程;防火通道3公里正在實施中;流轉1000畝土地新建產業(yè)園區(qū),產業(yè)促脫貧初具規(guī)模;交鑰匙工程24戶已全部入住,集中搬遷安置點已竣工,山清水秀、窗明幾凈,目前裝修入住正如火如荼進行。
耐心真心化矛盾
水田河村由原水田河村和長嶺村合并而成,村大人多,矛盾也很突出。2017年底,貧困戶李見林到鎮(zhèn)政府上訪。李華知道后,多方了解情況,數次到家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于解開了他的思想疙瘩。之后,李華有時間就去他家里看一看,坐一坐,陪二位老人叨叨家常話,天氣好的時候還攙扶著老夫婦倆出來走走。每次去,李見林的妻子都拉著她的手不放,不停地說:“你就是我的親女兒啊,你可是給我辦了件大好事啊?!?/p>
扶志扶智雙管下
在當前的結對幫扶環(huán)境下,有些貧困戶還存在“等、靠、要”觀念,坐在家里等著幫扶干部上門送政策、送技術,非常被動。李華深知“脫貧首先在思想上要脫貧”的道理,開展了多項活動,推動新民風建設。
李華想方設法激發(fā)貧困戶自身動力,積極組織各類扶貧技能培訓,苦口婆心為“懶漢”聯(lián)系務工點;前前后后牽頭開辦民風積分超市,激發(fā)貧困戶脫貧“欲望”。在李華的不懈努力下,主動到產業(yè)園務工的貧困戶越來越多,收入也逐漸提高。為繁榮村民文化生活,李華組建了水田河村舞蹈隊,置辦音響播放器、安裝電子顯示屏,邀請單位能歌善舞的女干部到村指導廣場舞;成立新農民宣傳隊,宣講十九大精神;積極倡導新風尚,制定新村規(guī)民約,牽頭為搬遷戶舉辦集體搬家儀式。同時她也注重營造溫馨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之余自己動手培土育苗建立“花園”式村委會;開辦廉潔伙食,空暇時間和扶貧隊員自己種菜……
李華用她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投入到水田河村的扶貧工作中,潤物細無聲地推動著水田河村的發(fā)展,展現了女性“第一書記”特有的風采。(朱艷)
責任編輯:邊國英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