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n1620/c127817/part/67885.jpg)
劉國晨,男,滿族,1971年1月出生,現(xiàn)任江西省審計廳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從塞罕壩走出來的他,克服家庭困難,再次投入扶貧工作,于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任都昌縣大港鎮(zhèn)繁榮村第一書記。三年多來,6萬多字的扶貧日記,記錄了他600多個駐村日夜。劉國晨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都昌縣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以及全縣“最美扶貧書記”、全省2015至2017年度省派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先進個人”。
帶著一起干才是硬道理
繁榮村支部書記崗位空缺近一年,村級組織制度不健全,“三會一課”不落實;這個移民多的合并村,尚未形成良好的民風,村組之間積怨多、鄰里之間糾紛多、家族之間矛盾多等軟弱渙散的問題,擺在了劉國晨面前。
劉國晨從開好一次村民代表會、一次黨員大會、全過程指導發(fā)展一名黨員等入手,帶著大家一起干,做出樣子給大家看,手把手示范性地教,才能培養(yǎng)出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隊伍。村組長、老村干部、老黨員、村小教師、致富能手、村籍在外公職人員等“關鍵少數”成為他打開村級組織渙散局面的突破口。上門拜訪、個別交心、集中座談等接地氣的“土辦法”發(fā)揮了大作用。
2017年6月29日,在“黨員干部如何在鞏固繁榮村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洪工作中發(fā)揮作用”的主題黨日活動中,劉國晨帶領全體參會黨員來到但全道水庫,兩個多小時的揮汗如雨,60余米長的庫壩雜柴被清除干凈。
村支部書記曾是修建路橋的老板,過去從未關心關注過村級事務,不習慣瑣事雜事纏身的他,上任不到一年,幾度產生“撂挑子”的想法,但是看到劉國晨為了繁榮村沒日沒夜地工作,他深受感動,放在家里的辭職報告一直沒好意思拿出來。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面對全村93戶貧困戶,找準貧根,扶到點上,才能在決勝全面小康的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41歲的單身村民曹顯軍,因病癱瘓在床,父母相繼亡故后,靠著哥嫂請村上的老人照顧他的一日三餐。劉國晨主動聯(lián)系縣城的一家老年護理中心,耐心溝通,將曹顯軍送到了這家護理中心。2018年,曹顯軍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需增加護理費用,劉國晨多次與當地民政部門協(xié)調,最終打破常規(guī),將未滿60歲的曹顯軍列為“五?!睂ο蠼o予生活保障。
尚有勞動能力的石富林是一位年過六旬的殘疾人,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身患癲癇的女兒,生活困窘。劉國晨為他爭取到了產業(yè)扶持資金,并多次請求縣殘聯(lián)給予扶持,扶助石富林入股養(yǎng)雞場,現(xiàn)在年收入可達兩萬余元。他無法行走的老母親坐在劉國晨為她申請來的代步輪椅上,臉上露出了多年不見的笑容。
天災面前送真情
2016年4月3日上午,一場龍卷風狂掃繁榮村。合作社30個香菇棚被夷為平地,學校屋頂被掀,不少村民房屋受損,電桿傾倒全村停電。正在休假的劉國晨接到電話,連夜奔波500多公里趕往村里,與鎮(zhèn)村干部走訪受災群眾,商量災后重建事宜。
同年6月19日,大港鎮(zhèn)突遭暴雨襲擊,八成村民家中進水。劉國晨蹚著齊膝的積水組織救災,安置受災群眾,讓村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溫暖。
承載歷史的老建筑不能拆
王旭組的王氏祖堂,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曾幾度興廢,歷經風雨侵蝕,破敗不堪。面對四鄉(xiāng)八鄰新修的祖堂和村民活動中心動輒上百萬元,年輕的村民提議,籌集重金將祖堂推倒重建,而年長的村民卻多次找到劉國晨,強烈要求以組織的名義出面協(xié)調,在保持祖堂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維修。
劉國晨想到,繁榮村的村民們不富裕,如果籌集資金新建祖堂,勢必會增加村民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拆除的不僅僅是一棟老建筑,隨之消失的是當地的地域文化和村民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在請專家實地確認建筑仍有修繕價值的前提下,他分批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最終“修舊如舊”的改造方案被采納。
經過半年的改造施工,如今的王氏祖堂舊貌換新顏:青磚墻頭的飛檐、敞亮廳堂的棟梁、古樸的前戲臺、滄桑的鑲青石,莊重典雅。村里還在祖堂前修建了廣場,安裝了廣播音響、消防設備、體育健身器材等,已經成為村民文化活動中心。
繁榮村舊貌換新顏
劉國晨先后協(xié)調江西省審計廳從工作經費中擠出資金180萬元、省市縣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對全村公里、供水供電、照明、小學、衛(wèi)生所、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場所進行改造和提升;為30余戶貧困戶維修了住房;協(xié)助創(chuàng)辦了擁有一個香菇種植基地、三個50千瓦光伏發(fā)電站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全村2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經完工,土地質量的提升和無人種植拋荒土地的再利用,將為村民每年每畝土地增加收益300元。
繁榮村是一個合并村,劉國晨十分重視通過農村文化建設和民風的培養(yǎng),多次組織廣場舞、太極拳、籃球、拔河等小型文體比賽,不僅豐富了村民業(yè)余文體生活,增進交流,更促進了村莊的和諧穩(wěn)定。
2016年底,繁榮村經過省級第三方評估,貧困發(fā)生率低于2%,達到整村退出貧困村標準。2017年,繁榮村黨支部被大港鎮(zhèn)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組織健全、村民滿意,村有產業(yè)、戶有收益,和諧穩(wěn)定、其樂融融的幸福村面貌初步顯現(xiàn)。